曹操为何能成为三国的最大赢家
赵汗青
曹操(155年-220年3月15日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,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。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,对内消灭二袁、吕布、刘表、韩遂等割据势力,对外降服南匈奴、乌桓、鲜卑等,统一了中国北方,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,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。曹操在世时,担任东汉丞相,后为魏王,去世后谥号为武王。
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为何说三国争雄,曹操才是真正的最大赢家?
传说,曹操事业上初起时,曾多次到其祖藉地费亭邑北35里的今太丘镇丘庙村境内的“太丘社”神社祀天祭地,得到“天命所授”所致。“太丘社”是商族的保护神社,公元前336年被水土覆没,西汉又立汉社至东晋重被水土覆没,直到元明建官方土地神庙现“丘庙”至今。
《三国演义》,之所以褒刘贬曹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君主正统思想,认为帝王宗族才是天下的统治者,其他人要是想取而代之就是大逆不道,就是乱臣贼子,刘表作为皇叔自然是所谓民心所向,众望所归了,当然在文学作品里是正面形象,也不足为怪了。
曹操虽然在《三国演义》书里面被写成反面典型,可是他的文韬武略可以说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,作为一个被所有人指责漫骂的贼子,都能把魏国治理的国力昌盛,足可见此人比刘表更适合做帝王。
另外,以发展的眼光看来,大汉到了汉献帝已是气数将尽了,因此需要一个新的政权来取而代之,这样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,刘表阵营极力阻挠历史车轮的前进属于守旧派,然而曹操一方则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属于革新派,所以刘表失败不是某个人的原因,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啊。
书,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认识,不同的人可以写出不味道的书,而历史是不随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她是公正的!
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。三足鼎立,三分天下,但是最后这局面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分崩离析。刘备有一个乐不思蜀的儿子刘阿斗——刘禅,自然不能将他的汉室江山巩固发展。孙权之后,也再无人能将吴国巩固。反观曹操,在他之后也有一个算得上明君的曹丕,魏国江山比起其他二者算得上长久了。再加上后来魏臣司马家族谋权篡位,将天下一统,也算得上赢了。
在魏、蜀、吴三国中,魏国地广人多,经济发展快,实力最强,但大权逐渐落入司马氏家族手里。
从这简单的历史来看,余以为司马炎虽废魏帝,将曹“魏国”改了国号“晋国”。但是“晋国”的强盛都是“曹操”之功!从“曹操”诗中可知“如果再给他年华,他将统一中国。”
余认为:三国最后的最大赢家就是“曹操”。
原创文章,作者:fang88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2jiapu.com//yuanliu/yuanliu-20180827-58087.html
如果你也想能成为家族文史专家,有历史、文化、视频、相册资料需要分享,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!
参与评论